春華灼灼,秋實離離。
每到播種季節,她總是奔波在各制種企業,全身心投入農作物新品種引進、示范、審定、推廣、檢驗中;每到收獲季節,日程表上寫滿地名,都是等待她去測產和收獲的地方。孜孜不倦35年,一路走來,她不知彎了多少次腰,流了多少次汗,風里來雨里去,帶著無畏前行的堅毅、百折不回的倔強,把一粒粒濃縮光陰與心血的種子,播撒在腳下這方熱土。她就是“全國五一勞動獎章”獲得者、張家口市種子管理站站長李金榮。
守護希望
“每一窩馬鈴薯、每一穗玉米、每一粒谷子,都是最好的獎章!”李金榮說,“看到農戶選擇認可我們的種子就是我最大的滿足?!?/p>
1989年剛剛在河北師范大學生物系完成畢業論文的李金榮,便一頭扎進了示范推廣這個行業,這一“扎”就是35年,親眼見證了我市種業從慢坡起步到快速發展的過程。
糧食安全,種子先行。過去,每年都會發生因假劣種子引發的坑農害農事件,看到農民損失慘重,她心如刀割,“人誤地一時,地誤人一年,農民兄弟可等不起??!必須從源頭上遏制住假劣種子!”經過反復調研和認真思考,組建種子檢驗站的想法在她腦海中逐步成形。
跑資金、買儀器、培訓人員……她帶領同事多方籌集資金,于2003年建起種子檢驗站,初步具備玉米、蔬菜、雜糧、雜豆等種子的檢驗條件。
隨后幾年,種子檢驗站規模不斷壯大,每年可對全市所有外調和自用農作物種子進行權威鑒定,并對種子生產進行全程監督檢驗。
種子檢驗站2007年通過省質監局MA認證,2010年通過國家農業農村部C A S L認證,填補了我市沒有認證種子檢驗站的空白。2015年,種子檢驗站成為全國第4家、地市級唯一一家經C A S L認證的能夠獨立開展馬鈴薯病毒檢測的機構,并從此擔負起全市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檢驗和委托檢驗重任,年均室內檢測農作物種子1.5萬株(個),田間檢測種子基地5萬畝,每年直接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上千萬元,被農民稱為種業界“守護神”。
播撒希望
李金榮常說,她愿做一粒群眾需要的“種子”,播撒和孕育更多希望。
多年來,她穿梭在田間地頭,一個夢想也就此在李金榮心中深深扎根:一定要推廣高產優質的農作物品種。
每年春季種子銷售旺季,她帶領團隊到市場,檢查每個銷售品種。工作中,李金榮注重研究制約種子行業發展的問題,并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。
“品種單一、產量偏低,競爭力差、效益不好”既是農民的心病,也曾是我市種業發展的絆腳石。為改變這一局面,李金榮積極爭取,拿到省農業農村廳《關于成立張家口品種審定小組的批復》。隨后,在挖掘當地農作物品種優勢的同時,她積極與中國農業大學等專業院校和科研單位及育種企業聯系,廣泛征集品種,安排區域試驗,篩選適宜當地種植的品種。近年來通過省審定(鑒定)各類農作物新品種達150個,為全市良種覆蓋率達95%以上提供品種支撐。
為推動全市制種企業公平競爭和發展,她牽頭成立了市種子行業協會。目前全市現有68家注冊種子企業,涵蓋全市各類農作物,已形成產業集聚群,實現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。至此,我市制種企業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。
孕育希望
35年來,李金榮幾乎參與絕大部分農業品種的示范和推廣工作。她帶領團隊在培育市場主體、引進新品種、種子質量監督、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等方面均在全省名列前茅??粗淮r作物新品種誕生,看著農民臉上洋溢的喜悅,她的內心充滿了幸福和滿足。
她帶領團隊積極爭取各類良種繁育基地項目,項目總量位于全省地市級前列。特別是在全國第一批申請成功國家區域性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,為張北縣申請馬鈴薯繁種大縣項目,改善了全市馬鈴薯種薯企業基礎設施建設,為馬鈴薯全產業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由于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,2011年作為河北省第七批援疆工作單位之一,她帶領團隊與援疆干部共同制定援疆推廣計劃,將我市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“張雜谷”新品種、冀張薯8號等馬鈴薯品種推廣到新疆和碩縣種植,成為我市乃至省援疆工作的亮點并持續開展工作至今。
此外,李金榮一直在思考未來種業可持續發展問題。為配合全市奶業發展,從2007年起她主持青貯玉米種植課題。歷時7年,總結歸納了一整套青貯玉米良種良法配套栽培集成模式,在壩上地區大面積應用,并推廣至內蒙古、山西等地,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2014年,該項目“冀西北青貯玉米選育與推廣”獲河北省政府農業技術推廣項目二等獎。
“我的愿望就是為農民推出更多更好的種子,帶動鄉親們脫貧致富?!边@個信念一直扎根在她心里。
時間砥礪信仰,歲月見證初心。她從一名普通農業技術員成逐步長為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,二級研究員、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、全國三八紅旗手、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、農業農村部先進工作者、河北省優秀科技工作者……先后榮獲省級以上榮譽14項、市級榮譽17項,主持并參與24個農業項目的研究推廣,先后榮獲國家農業農村部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1項、二等獎1項,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,獲河北省政府農業技術推廣項目二等獎1項、貢獻獎1項等,制定地方標準7個,負責編寫質量管理手冊2本……35年,她的事業之根始終牢牢系在種子上、扎根大地,用青春年華為種業發展和糧食安全,譜寫了一曲奉獻之歌。如今,她已年近六旬,卻依然在種業道路上前行。
?。ㄓ浾?鄭媛媛 通訊員 呂溢)
1.本網(張家口新聞網)稿件下“稿件來源”項標注為“張家口新聞網”、“張家口日報”、“張家口晚報”的,根據協議,其文字、圖片、音頻、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,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。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張家口新聞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2.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。聯系電話:0313-2051987。